【前沿技術】Starlink系統對GSO衛星系統的干擾分析
文 | 劉帥軍、徐帆江、劉立祥、王大鵬(中國科學院軟件研究所)李偉
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一、概述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?
2021年2月16日,SpaceX公司發射第20批代號為Starlink19的60顆衛星,且下一批次衛星定于3月2日發射。Starlink發射進程自2021年始顯著加快,然而也導致了對地球同步軌道GSO衛星系統更大的干擾。前述文章中對Starlink容量、時延及接入協議等進行了分析,本文則關注Starlink系統對GSO衛星系統的干擾情況,因此問題是當前所有低軌星座能否獲得頻率代執行的關鍵問題。
截止2021年03月01日,Starlink已發射20批次共計1143顆星,在軌正常運行的衛星為1081顆,發射歷程如下表所示:
表1 StarLink發射歷程表(截止2021-03-01)
注1:發射時間指北京當地時間,即國際協調時UTC+0800;
注2:本文對在軌衛星分析的數據參考時間為2021-03-01 15:00.
正常在軌運行的衛星軌道高度分布如下圖所示:
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圖1 Starlink各批次發射正常在軌運行衛星的個數
首批次Demo版本60顆衛星,僅剩13顆在軌(失效47顆,失效率78.3%)。相比而言,正式版本的1083顆衛星尚有1068顆衛星(失效15顆,失效率1.39%)。
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Starlink衛星軌道面內相位角及升交點赤經RAAN分布
上圖可看出,當前Starlink已較為均勻的填充滿36個軌道面,且已開始進一步加密。
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? 三、Starlink對GSO衛星系統干擾分析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
?3.1 干擾分析方法與仿真場景
Starlink首期星座采用了Ku、Ka頻率,與現有地球同步軌道GSO衛星不可避免發生同頻干擾。而Starlink衛星與終端間采用何種工作模式,將使得GSO系統受到干擾程度大不相同。為此,分析Starlink三種工作模式下GSO衛星系統的干擾情況:
1、理想隔離角度(maxIA):Starlink終端選擇與GSO衛星maxIA的Starlink衛星進行通信。
2、理想仰角(maxEl):Starlink終端選擇具有max站星仰角的Starlink衛星進行通信。
3、多星工作(Iall):Starlink終端與所有可視約束下的Starlink衛星進行通信。
Starlink三種工作模式及其對GSO系統的干擾情形,如下圖所示:
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仿真場景如下圖所示:仿真分析的場景主要參數如下:?仿真場景如下圖所示:?
圖4 Starlink-1584星座與GSO系統干擾分析場景圖
(紅點-Starlink衛星;綠框-GSO衛星;紫叉-GSO/Starlink地球共站部署)
3.2 仿真結果與分析
Starlink系統采用max仰角工作模式下,對GSO地球站干擾時間百分比如下圖所示:
圖5 Starlink-1584max仰角模式對GSO地球站干擾時間百分比分布圖
maxEl模式下并未考慮對GSO系統的干擾規避,也造成了干擾時間百分比較大。干擾百分比較高的區域位于經度差較大的兩個側翼區域(即圖中紅色區域標識處),有近0.4%的干擾時間百分比。原因在于此處Starlink地球站與max仰角Starlink衛星進行通信時,通信鏈路與共站址部署的GSO地球站-GSO衛星通信鏈路空間角度較小,從而使得對GSO地球站干擾較大。北緯30度以上區域基本沒有干擾,這是由于該區域通信鏈路與GSO通信鏈路角度較大。
在采用較高隔離角度maxIA工作模式下,Starlink系統在保證自身系統工作情況下,一定程度減少對GSO系統(本場景為GSO地球站)的干擾。仿真結果顯示,所有區域的終端均低于干擾閾值。這主要是由于Starlink星座空間段衛星數量多,可見衛星通??蛇_7-20顆(詳見《Starlink星座覆蓋與時延分析》圖4),maxIA模式下通信鏈路與GSO通信鏈路保持了較大的隔離角度。
考慮來自Starlink所有可視衛星的干擾情形Iall,如下圖所示:
圖7 Starlink-1584多星工作模式對GSO地球站干擾時間百分比分布圖
干擾較嚴重的區域可達到2.40%的時間百分比,也就意味著1天內有34.6 min(1年內有8.8天)的干擾超過閾值。主要是因為Starlink在空間分布較密集,始終有較多Starlink衛星與GSO通信鏈路隔離角度較小,導致了集總干擾比較大。需知此情況是比較極端的情況,雖然實際上Starlink正常不會以此方式工作,然其潛在的可行干擾結果不可不察。
以東經60北緯15度地球站為觀測點,分析24h三種工作模式下Starlink系統對GSO地球站干擾變化如下圖所示:
圖8 Starlink-1584多星工作模式對GSO地球站干擾時間百分比分布圖
上圖可看出,三種不同工作模式下對GSO地球站的干擾程度顯著不同,由小到大依次為maxIA、maxEl、Iall。其中,maxIA模式下I/N大多維持在-50.3~-33.9 dB, I/N不超過閾值(-12.2 dB);maxEl模式下I/N大多維持在-49.0~-7.0 dB,有0.42%時間導致I/N超過閾值;Iall模式下I/N大多維持在-42.9~-6.9 dB,有0.52%時間導致I/N超過閾值。
3.3 小結
Starlink星座由于與GSO采用了相同的Ku/Ka頻率,也不可避免的會導致對GSO系統的干擾,而ITU現行規則的是高軌GSO優先。頻率軌位作為低軌星座運行較重要的物理資源,如何不超過對GSO系統的干擾閾值是各星座關注的焦點,如一網OneWeb提出漸進傾斜的干擾規避方案。區別于OneWeb的固定高橢圓波束,Starlink采用星載多點跳波束,加上空間段更為密集的部署,可通過更大角度隔離實現GSO系統干擾規避。
max仰角工作MaxEl作為典型工作機制,Starlink-1584顆星座便已對GSO系統產生了超過干擾閾值,可斷定Starlink系統不會采用該模式;而通過max隔離角度接入下可保證干擾不超過閾值,隨著更大規模星鏈星座部署,雖然會有來自更多Starlink衛星的輻射干擾,然終端也會獲得更多可接入衛星選擇機會,從而使得角度隔離策略下可獲得更大的干擾規避增益,對GSO系統的具體干擾情形有待進一步論證。
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?四、總結與展望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?
本文對Starlink首期主星座為研究對象,對該星座與高軌GSO系統的干擾情況進行了分析。總結而言,大致有如下結論:
· Starlink星座的端星接入策略,對GSO系統產生的干擾由關重要。
?· Starlink星座系統在提供服務時,必須考慮其對GSO系統的干擾規避,否則將產生過大的干擾時間比例;
· Starlink可利用星載跳波束技術,通過選擇合適的衛星為終端服務,可規避對GSO系統的干擾。
在上述工作基礎上,我們后續將針對如下三方面開展工作:
(1)結合更多ITU相關規則,分析包括干擾功率譜密度PFD、EPFD等指標;
(2)結合Starlink干擾規避策略,進一步分析Starlink系統容量、時延等性能指標。
(3)Starlink星座潛在軍事用途探討與分析。